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正式成立了几个月,但许多地区仍未解放。海南岛,作为国民党军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成为了我军急需解放的目标之一。然而,解放海南岛的难度相当大。尽管我军陆军战力强大,但海军的实力相对薄弱,甚至在海战中,木船还一度充当“主力部队”。这种情况让解放海南的任务更加复杂且危险。
当时,43军承担了海南的解放任务,而龙书金亲自指挥作战。这个任务无疑是艰巨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极为考验指挥官智慧和决策的战役。龙书金的决策和表现受到全军上下的关注。时任43军军长李作鹏对于前线的战况高度关注,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紧张地等待信息的传递。就在李作鹏悬着心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一封来自龙书金的电报。李作鹏接到电报时,心中一阵激动,急忙打开电报一看,没想到里面只写着四个字——“打敌人定”。
展开剩余74%这四个字简单明了,但李作鹏的表情却由惊讶转为困惑。原本,大家都认为解放海南的战役已经决定了,然而这四个字给李作鹏带来了更多的疑问:难道是打敌人已经完成?或者是战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不管怎么想,电报的内容让李作鹏感到不安,他虽然信任龙书金,但依然心生疑虑,心里充满了对局势的担忧。经过反复琢磨,他开始怀疑龙书金的表达是否清晰,赶紧指派人员联系前线,核实龙书金的具体情况。
龙书金之所以能赢得李作鹏的深厚信任,源于他身上许多可贵的品质。龙书金出身贫寒,从小生活困苦,忍饥挨饿几乎成了常态。他的家境极为贫困,祖父去世三年未能下葬,原因是没有钱,最后甚至卖掉了家里的一部分成员才能凑足葬礼费用。正因如此,龙书金对百姓的疾苦有着最深切的感受。红军经过他家乡茶陵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革命队伍。当时,许多人认为龙书金参军是为了帮助穷苦百姓,但他自己回忆说,自己参军的最初动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希望能吃饱饭。至于拯救百姓,那是他在参军后才逐渐意识到的责任。
虽然龙书金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天生身体强健,体力惊人。早在参军之前,他就因体力过人,在村里多次展示过自己的力气。一次,他背着一个迷路的小孩走了很远的山路,把孩子安全送回了家。而且龙书金的坚韧不拔也让军队的高级指挥官赵尔陆产生了对他的信任,指派他负责重要任务。龙书金的军旅生涯从普通士兵开始,凭借着坚韧和机智,一步步升至连长,并且屡立战功,带领自己的连队获得了“夜老虎英雄连”的美誉。
龙书金在长征期间遭遇重伤,左臂骨折,经过简陋的治疗后,硬是坚持继续作战。尽管如此,他的胳膊骨头少了一截,成为了著名的“短臂将军”。但他的坚韧精神和过硬的战斗技巧,使得他逐渐在战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山东野战军的副师长。进入东北后,龙书金更是与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进行对抗,凭借着一支不足一万人的队伍,顶住了六万多人的攻击,足足坚持了半个月。
龙书金之所以在攻坚战中有着卓越的表现,是因为他的部队中有不少来自煤矿的工人,他们对炸药的使用非常熟练,经过训练后迅速成为爆破专家。凭借这一特长,龙书金的部队多次成功摧毁敌人的暗堡群,尤其在巷战中,他总结出了一套小炸药包战术,打得敌人毫无还手之力。由于战功赫赫,龙书金的部队在东北战场上屡屡获胜,并且深得上级的高度评价。
在解放海南的战役中,龙书金的部队再次承担了重任,他依旧凭借着强大的攻坚能力,成功打破了敌人的防线,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尽管龙书金文化水平不高,有时候会用错别字,但他对战局的判断和指挥能力却毫不逊色。他在向上级汇报作战计划时,误写了“打敌人定”四个字,实际是想写“打敌人腚”,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战局的进展。
李作鹏接到电报后,尽管有所担忧,但他对龙书金的信任始终没有动摇。最终,龙书金以“木船打军舰”的方式成功解放海南,为我军创造了奇迹,赢得了战役的胜利,也再次证明了自己在战场上的非凡能力。这场硬仗,龙书金和他的部队凭借智慧、勇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再次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