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羊城八景”的最终揭晓,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召开之年,全新的“羊城八景”将借赛事东风,重焕这一IP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激发城市文旅的发展动力。本次“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专门组建了来自文化、文艺、历史、经济、高校、文旅协会等多个领域的15人顾问团和30人评审团,他们全程参与、共同见证了这一广州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名单揭晓之时,顾问评审团成员们对新“羊城八景”有哪些看法和感受?对下一步广州如何借助“羊城八景”推动城市品牌提升,并结合十五运会、带动“赛事+旅游”融合发展有哪些建议?
评选过程:
专业顾问评审团五大维度选新景
在千年文脉的传承中,“羊城八景”已经沉淀为具有共识性的文化符号,评选“羊城八景”也成为一种文化仪式。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从今年4月启动,通过两个月的遴选推荐,71个景点(区)参与评选,经过1379万次的公众投票、11区的评审调研、30位评委参与讨论的终评座谈会的命名推敲,综合投票结果和顾问评委意见,在32景、16景的层层筛选下,最终确定新一届的“羊城八景”名单和命名。活动历时短短四个月,不仅引发全城广泛关注,更通过海内外传播渠道广为传播。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公平和专业性,主办方组建了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为组长的15人顾问团和以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周建平为组长的30人评审团,顾问评审专家来自文化界、艺术界、历史界、经济界、旅游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高校等领域。
本次评选活动的评审维度清晰、层层推进,为平衡兼顾专业评审和公众情感,评出真正的“城市名片”,本次“羊城八景”评选聚焦历史人文之韵、生态自然之美、时代发展之新、产业集聚之力、公众喜爱度五个评审维度开展评审。30位评委们按照评审维度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对71个景点进行打分,综合线上投票和评委分数评出前32景。在7月11日的终评座谈会上,评委们讨论推介各区景点的特色和文旅发展前景,并进行投票,选出前16景。7月12日—7月18日,顾问和评委进行前8景投票和命名,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发起前16景的命名投票,综合评定出前8景名单。在此过程中,顾问评审们也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如建议“羊城八景”可连片“打包”组合亮相、在传统景点上赋予新时代发展元素、新的“羊城八景”应有发展前瞻性,能体现广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进步、新面貌等。
六大平衡:
展现城市底蕴
周建平: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组组长、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
“平衡”是本次“羊城八景”评选的基石,体现在六个关键维度上:
一是地域空间平衡,辐射东西南北中,涵盖老城根脉、新城地标、活力滨水、生态山野;二是类型主题平衡,融合自然山水(生态本底)、历史人文(文化根脉)、现代风貌(时代活力)、市井生活(烟火气息)以及体现产业特色的独特景观;三是时间维度平衡,容纳了厚重历史古迹、近现代变迁地标、展现当下活力的新区,以及可能代表未来方向(如生态修复区、未来社区)的规划点;四是功能体验平衡,兼顾观光打卡地、文化熏陶所、休闲放松区(公园、滨水)、互动体验场(活动、市集)及精神象征地;五是保护发展平衡,入选的历史遗迹、生态区本身强调保护价值,提升社会关注,而旧空间改造典范、新建设项目则体现发展智慧与可持续追求,传递守护遗产与拥抱创新的理念;六是大众小众平衡,既有家喻户晓的“必去之地”,也有新兴“网红打卡点”,更挖掘底蕴深厚却低调的“宝藏之地”,保证了代表性和认知度,也引导探索城市多元角落。
正是多维度的精妙平衡,使新“羊城八景”成为展现广州城市底蕴、感知其过去现在未来的独特窗口。
超越区隔:
彰显宏大格局
梁凤莲: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广州的美延续了两千多年——有云山珠水的山水之美,有各区湿地展现的生态之美,更有千年岁月沉淀的历史之美,这千年城脉正是城市的根基。读懂“羊城八景”,就读懂了广州之美。“羊城八景”评选活动是展示“大美广州”的绝佳平台,展现了市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热情,形成了城市与市民之间和谐紧密的纽带。
与过往的评选相比,本次评选体现了新特点:即新与旧的结合、大与小的结合。“新”体现在展示城市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旧”则体现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内涵。过去广州城区规模较小,“羊城八景”评选往往是一景一点,如今城市已发展为“大广州”,许多景观都呈现出连点成片的特色。这次评选以“大广州”为整体概念,而非局限于单个行政区,超越了区的界限,真正展现出城市景观的宏大格局与规模效应。
塑造品牌:
擦亮城市名片
谢宝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先,这次“羊城八景”最大的特色是它是一个组团式的推荐,比如“塔映花城”,不仅包含广州塔、花城广场、珠江夜景等,还涵盖了海珠湿地、广州市文化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体现了“一程多站”的特色。其次,突出了广州特色,这从名称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云山叠翠、越秀风华等,其中的景点都体现了广州特色。此外,“羊城八景”充分反映了新发展理念与新时代的广州发展风貌。可以从细节中看到一些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比如绿色、发展、开放融合。像“欢乐长隆”体现了广州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流溪烟渚”包含了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突出了广州的生态特色和生态魅力。
今年评选“羊城八景”对于推动广州的城市品牌的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让广大市民游客朋友形成非常深刻的品牌印象,更有利于广州借十五运会举办之机进一步推广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并且以景作为城市吸引力,彰显城市的文化、生态底蕴和灵魂。同时,很好地形成了广州城市IP,打出了一套广州城市品牌组合拳,将各个景点融合汇聚,可起到辐射带动周边的效果。接下来,建议可以对“羊城八景”进行持续矩阵式的推广,并借十五运会进行主动推广,比如通过发行纪念邮票、制作文创产品、打造“谷子经济”等。不仅如此,还要聚焦“羊城八景”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其他羊城美景的推广,比如加强“羊城八景”相关文商旅体等产业链发展,并利用“羊城八景”的创新特色,赋予更多科技内涵和力量,打造消费场景创新。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让“羊城八景”在老百姓心目中形成新的印记,让大家有认同感、获得感。比如接下来可进一步做好配套服务,优化交通、票务,让市民游客从体验“羊城八景”中得到幸福感和愉悦感。
山水呈景轴线串史
体现产城融合
姚育宾:华南城市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常务副主席
景点与景区组团重构,人文和自然叠加赋能,完成从传统单一景点向综合景区以及向连片景观带跃升的过程——这是2025年“羊城八景”的最大特色。
随着广州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羊城八景”景点日益增多。特别是2025年“羊城八景”名单中,包括“塔映花城”“越秀风华”新老两大中轴线,“南沙旭日”“流溪烟渚”南北两极生态景观带,“荔湾胜境”“黄埔云帆”东西双向人文关联主题区,这些都已经超越传统景点局限,将周边多个景点、景区融合为一体,实现山水呈景、轴线串史、产城融合的景观创新理念。
与往届评选相比,2025年“羊城八景”名单体现广州城市进化过程中展现出的拓宽发展格局、丰富产业布局、扶持民营经济等诸多新特色。首先,极大拓宽了广州城市发展格局,本次“羊城八景”北起从化流溪河流域,南至南沙最美海岸线,东抵黄埔海上丝绸发祥地,入选景观覆盖面远超往届。特别是随着“流溪烟渚”入选,填补了从化“羊城八景”的空白,将广州北部标杆性景观从白云山大幅延展至流溪河流域。其次,丰富了广州城市产业布局。此次评选重点将“产业集聚之力”纳入评审体系,对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文商旅跨产业融合具有重大意义。此外,首次有民营企业运营的主题乐园入选,体现了赋能广州城市民营经济,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文旅民族品牌,从广州发源,代表中国企业跻身国际知名文化IP之列,具备对标全球顶级主题乐园实力。
作为从宋元时期传承至今的“羊城八景”,拥有持续千年的超强文化IP辨识度,能够将分散于全市各地的重要景观资源凝聚于强记忆、广传播、高触达的城市品牌宣传口号,在流量时代通过图文、视频、直播、航拍等互联网模式,实现爆发式几何系数扩散。全新“羊城八景”自带吸睛光环,能够快速触发网红达人、旅行游客、行业专家、市民群众等各类群体内容创作,从而构建起多维度、全方位的传播矩阵,提升宣传城市品牌营销效能。
多维思考创新实践
打造文化品牌
邹义荣:广州市景协旅游发展中心主任
2025年“羊城八景”的评选既延续了历届“羊城八景”的文化脉络,又注入了新时代的创新元素,不仅延续了传统的西关风情、商贸文化等城市文脉,更融入了海洋经济等新兴元素,体现出广州城市发展的外拓轨迹与时代活力。新“羊城八景”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集中展示,更是广州城市形象的一次全面提升。
2025年“羊城八景”展现了广州在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的多维思考与创新实践。入选景区既保留了广州“云山珠水”的传统格局,又涌现出更多创新品牌,涵盖了丰富的文旅产业经济载体。从传统的文化古迹到现代的游乐园区,2025年“羊城八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旅生态圈,既守护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又注入了创新活力,让广州文旅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此次评选突破单一景区模式,注重文化品牌整合,如荔湾区将陈家祠、永庆坊、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串联,不仅完整呈现了从传统建筑到现代艺术的都市文化发展脉络,还能将周边文旅资源协同整合,这种片区化发展模式,既能放大核心景区的文化价值,又能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科技元素智慧游览
助推科创产业
孙不熟: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
从“羊城八景”中可以读懂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随着广州主城区的范围不断扩大,“羊城八景”涵盖的区域越来越广,2025年“羊城八景”更加多元化,更加关注市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因此,“羊城八景”既呈现了当下广州的新风貌、新气韵、新脉搏,有利于增进市民群众对广州山水格局、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了解,也凝聚了城市集体记忆,塑造出城市新名片,增强市民群众对广州城市形象的认同感、荣誉感。
接下来,可以考虑为“羊城八景”注入更多科技元素,打造智慧游览体系,让市民群众和外地游客更加便利地游览广州。比如围绕“羊城八景”,优化提升周边生活配套,拓展市民休闲场景,实现“近者悦,远者来”,还要注重与产业建设联动,通过景区带动片区,通过文旅吸引人才,为广州新经济尤其是科创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薇薇
图/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
【来源:广州日报】
盛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